3月5日开始,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正式开启,参与会议的众多表们中,不乏一些量子从业者的身影。
合肥国家实验室量子通信部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印娟代表发言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神舟”问天、“嫦娥”探月到“祝融”探火,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一定能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作为一名量子信息科技工作者,我和量子通信打交道已有21年。”印娟代表说,多年来,通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科研工作者将聚力科技创新接续奋斗,进一步扩大量子卫星的领先优势。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文章中,记录了印娟代表的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说:“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方向更加聚焦、创新平台明显拓宽、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机制更趋完善,取得了一批有突破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在近期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中国量子计算机MOSS用强大算力协同全球万座“行星发动机”工作的场景令人震撼。郭国平代表说,从事量子计算研究20多年,他和同事们一直在追逐“量子中国梦”——研发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2021年,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公司向中国用户成功交付使用量子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中国最新型量子计算机——“悟空”也即将发布。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在量子计算等世界科技前沿新赛道上,中国着力下好“先手棋”,掌握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将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为例,需要多种学科、不同产业方向的融合协作。只有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加入研发,才能让量子计算有更多应用场景,从而极大地推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效率。”郭国平代表说。
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郭国平代表认为,中国必须将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向长远目标,要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自主创新的体系化能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促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明天,一年一度的两会将正式拉开序幕,光子盒也将持续跟进、报导相关量子进展。